今年5月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召开了“供应链韧性指数”调查方案专家论证会,讨论了《供应链韧性评价》团体标准及“供应链韧性指数”的编写工作,供应链韧性前所未有的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。
供应链韧性并非单一维度的概念,它指的是供应链在遭受内外部各类干扰事件冲击时,能够迅速吸收冲击影响、维持基本运作,并在事后快速恢复至正常状态,甚至实现转型升级的综合能力。
它涵盖了三个关键层面。首先是弹性(Resilience),即供应链遭受冲击后能够迅速恢复到初始或期望状态的能力。例如,当面临原材料供应突然中断时,企业若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供应商,维持生产进度,便体现了供应链的弹性。其次是冗余(Redundancy),通过储备额外的资源,如安全库存、备用生产设施或多元的供应商渠道等,来缓冲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。像一些食品企业在关键原材料采购上,会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,防止因单一供应商出现问题而导致供应中断。最后是敏捷性(Agility),指供应链能够快速感知环境变化,并及时调整运营策略、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新情况的能力。例如,消费电子企业在市场需求突然转向新型产品时,能够迅速调整生产线,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。
供应链韧性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?
首先,强大的供应链韧性是企业应对危机的 “稳定器”。它能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运营,在遇到临时或特别问题时,通过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调整生产计划,保障了原材料供应和产品交付,维持了企业的基本运营。
其次,供应链韧性能够转化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。当行业整体遭遇外部冲击时,韧性强的企业能够率先恢复正常运营,快速响应客户需求,比竞争对手获得了更多的市场认可和业务机会,从而抢占市场份额。
再次,供应链韧性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。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供应网络,企业可以有效分散因单一供应商故障、地区性危机等带来的供应风险。在采购策略上,合理运用套期保值等手段,结合市场波动灵活调整采购计划,能够降低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。
总而言之,供应链韧性作为企业应对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核心能力,正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布局和发展前景。企业只有深刻理解供应链韧性的内涵,充分认识其重要作用,并积极顺应发展趋势,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供应链韧性,优化供应链管理水平,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。